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日本車商開發新興市場 紛往印俄非設廠

全球汽車業正進行產業重心移轉的大變革,豐田、本田與日產等日本大汽車製造商,近來紛紛前往新興市場開疆闢土,在非洲、俄羅斯與印度等地設廠。

這三家公司的投資向來小心翼翼,經營範圍不離北美與鄰近的開發中市場,特別是中國與泰國,如今改弦易轍是因為不願重蹈覆轍。十年前,他們跨入中國市場的腳步太慢,導致日後落後通用(GM)與福斯(Volkswagen)等競爭對手。

日本三大車廠特別著重於擴張在印度的版圖,這個擁有11億人口的國家正啟動汽車革命,未來可望成為繼中國之後的另一個大市場。

作風保守的日系車廠態度大轉彎,顯示全球汽車工業重心正大幅從美國加州轉移至大陸廣東與印度加爾各答一帶,也凸顯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持續下滑。

日產執行長高恩(Carlos Ghosn)表示,原物料價格飆漲,可能迫使汽車公司提高售價,但美國與日本陷於經濟困境,銷售恐怕很難有起色。因此,印度、巴西、俄羅斯與中國這些需求日漸殷切的市場將變得更重要。

汽車業研究機構CSM Worldwide預估,開發中國家的汽車銷售量六年後可望激增約1,000萬輛,占全球汽車產業成長的76%。該機構分析師橫井裕史說:「過去開發中市場不受重視,如今已搖身變成汽車業的未來。」

豐田已在俄羅斯設新廠,印度的第二座工廠也開始動工,並準備在當地推出一款小型車。

該公司希望藉新興市場的成長動力,奪下通用全球汽車龍頭的寶座。

本田正在阿根廷蓋新廠,且持續擴充巴西與印度的產量,目標是在明年底前把印度的汽車年產量,從3萬輛提高到16萬輛。日產則前往俄羅斯、摩洛哥與中國設廠,同時在印度清奈(Chennai)設立第二座商用汽車廠。

除了日本車廠,同樣進駐清奈的還包括福特、寶馬(BMW)與南韓的現代汽車,該城市因此被當地人稱為「印度底特律」。

通用在印度銷售雪佛蘭(Chevrolet)汽車,目前只有一座年產量8.5萬輛的工廠,第二座產量14萬輛的工廠預定今年底投產。福特最近宣布5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準備在2010年前把印度廠的年產量倍增至20萬輛。

【2008/06/27 經濟日報】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東莞製鞋業 每年倒200家

  • 2008-06-17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東莞是世界鞋都,但如今業者卻紛紛倒閉出走,就連台商亦不能倖免。 圖╱本報資料照片

     曾經被譽為是「世界鞋都」的東莞,過去在台商幫助下,經歷過一段輝煌歲月。然而如今在內外環境轉趨惡劣的煎迫下,當前東莞製鞋業者正遭逢寒冬期,每年有2、300家工廠關門大吉,就連台商也無法倖免於難。

     談到東莞製鞋業者當前的處境,東莞松江鞋材廠總經理柏再駿很無奈的說:「作為鞋廠的老闆,壓力越來越大了。從去年到現在,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多種因素使得鞋廠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在東莞,與柏再駿面臨同樣困境的鞋企老闆不在少數。擁有600多名員工的東莞樟木頭貝家鞋業董事長王偉指出,東莞不少中小型鞋企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些實力較弱的鞋企已悄然倒閉。

     根據「南方日報」報導,當前東莞正大力推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和升級,眾多製鞋業老闆們正面臨著留下或離開的痛苦抉擇,近年來每年均有2、300家業者倒閉離開市場

     不少鞋企老闆坦言,在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新「勞動合同法」的打擊不小。該法使得企業雇工成本普遍增加8%以上,一些企業感到經營前景黯淡,乾脆關閉走人。

     柏再駿說:「若按照規定,每月起碼要支付給每名普通工人2,000多元。企業要麼轉型,要麼倒閉,做低端產品的企業是沒辦法撐過去的。」

     一名東莞製鞋業台商則表示,去年10月以來,東莞製鞋、家具等傳統企業出現大量撤出,更有甚者,僅2007年前三季,東莞就有數百家鞋廠倒閉,其中不乏台資業者。

     倒閉潮當中,最讓東莞鞋企業者感到震撼的標誌性事件,莫過於台資企業常登鞋廠的倒閉。

     2007年12月20日,位於東城主山管理區大塘頭村,擁有近4,000名員工的台商常登鞋業有限公司宣布停止經營,隨後為員工支付了4,000多萬元人民幣的經濟補償金,此事在當地同業間引起軒然大波,更引發其他業者倒閉的後續效應。

     而根據東莞市外經貿局等有關部門展開的調查顯示,去年東莞有200多家台資企業終止了合同,其中大部分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集中在製鞋、五金、紡織、家具等行業。終止合同的原因包括合同正常到期、「三來一補」轉「三資」企業、經營不下去等。

政策打壓 數千家染整廠倒閉

  • 2008-06-10 工商時報 【李書良╱台北報導】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整頓環保,以染料工業來說,隨著奧運舉辦日期的逼近,中國政府最近加強停工、關廠的力度,不料如此一來,造成染料市場「斷貨」,價格因此急速飛漲,這種情況更將使台灣染整業者在購料上蒙受衝擊。

     曾在台灣擔任過4屆染料公會理事長的紹興台商協會會長張文潭日前透露,最近幾年,鑒於當初為了發展經濟犧牲生態的惡果逐漸浮現,中國政府於是開始整頓「高污染、高耗能」產業,染料行業首當其衝,許多業者被地方政府抓到常是勒令關門。

     張文潭說:「以浙江省來說,在官方嚴格取締重污染行業的政策下,這幾年大小染料廠就關了1,000多家,環太湖週邊地區更慘,關了2,000多家。」

     他指出,隨著北京奧運舉辦日期逐漸逼近,因為擔心外界在此期間批評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最近中國政府手法更趨嚴厲,河北、河南、山東等省份的染料廠均被下令暫停營業,須等到奧運過後9月份才可恢復開工,這項命令又逼得許多規模較小的染料廠乾脆關門大吉。

     其實,自1990年代以來,許多境外染料業者(包括台商)紛紛到中國大陸投資,設置生產基地,在外商資金技術管理的帶動下,使得大陸分散染料工業在1996年後的4年間急速脫胎換骨,「麻雀變鳳凰」。2006年時,大陸全年的分散染料總生產量已達25萬噸,佔全球需求量的95%以上。

     豈知好景不常,如今在大陸官方嚴打之下,染料業者生存受到停工、關廠的重大衝擊。由於短期內關廠者太多,但市場對染料的需求並未有太大改變,因此讓近年大陸染料價格因此飛漲。

     特別是最近被官方盯上的河北、河南、山東3省,是中國大陸初級、中級化學原料的重要產地,這幾個地區一旦被禁止到奧運後才能復工,將嚴重影響染料在今年下半年的出貨,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更大。

     張文潭說:「目前大陸的染料工業市場已經陷入『環保嚴打→關廠→斷料(原料、中間體)→停產(染料合成)→染料成品供應不繼→染料價格暴漲』的惡性循環中,就在今年4月、5月區區兩個月內,分散染料累計漲幅即達3- 4倍,而染料短缺更促使部分業者『囤貨』。這種情況如不改善,甚至會影響台灣染整工業業者的經營。」

中國禁止加工貿易 南韓出口中國劇減

  • 2008-06-09 【中央社】

     據韓國貿易協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由於中國政府禁止加工貿易的措施,使得南韓對中國出口劇減,出現了百分之四的負成長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協會昨天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南韓商品對中國出口,在中國採取這項措施以前十個月每月平均增加百分之一百點二,但開始實施後,竟出現了百分之四的負成長

     貿易協會近日針對去年四月中國禁止加工貿易的一千一百四十個商品為對象,分析調查了韓國商品對中國的出口變化,得到了前述結論。

     加工貿易是指從他國進口零組件在中國加工後重新出口的方式。過去,加工貿易是為了以低廉的勞動力賺取外匯,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對加工貿易的否定認知擴散,中國逐漸擴大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

     韓國貿協指出,去年韓中貿易中,加工貿易達百分之四十五點四,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較,韓國所遭受的衝擊更大。

     中國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包括,臨時加工用原料、環境污染及引發能源消費的加工原料、稀有資源加工用原材料等,這佔韓中貿易額的百分之二十六點一。

     貿協有關人士表示,這必須要透過尋找安全投資對象、進軍中國內需市場等各種方案,將禁止加工貿易風險降到最低。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台����在福州形成群聚效�

  • 2008-06-13 工商�� 【彭�琳/�合��】

     在冠捷、捷�、�映、福富等大型台商的��下,台�����已�在福州形成群聚效���模效�,���的����合作,提升到新的�次。

     �「新��」的��指出,近年�,福州因�台商投��、高新科技��、��技����、保��、沿海�����、海��岸海上直航��口岸等政策,�施效果良好,因此大幅加�了�地�台�����合作,使得�些��的集聚效�相��著。

     福州市�子�����公室指出,自2007年以�,�市���品�造�累�完成工���值540.4�元人民�(下同),�前年同期增加了11.3%,�全省�子����的31.1%。而���的�收��到81�元,�全省�子����的36.8%。另外,今年第一季,福州市���品�造���值同比增�26%,��全年成�率可以�到20%左右。

     ��子�����公室也表示,目前台商在福州已形成以冠捷、捷�、�映�主的�示器��聚落;以福富、��、��、榕基、福州大�自�化�主的����聚落;以高意、福晶、�科等�主的光���聚落,和以星��捷、三元�、�科�主的通信���造�聚落,相�����都已具����的�型。

     因此,福州市���造�成�速度�然有所��,但是朝向��、��服���型的���相�明�,不但�生群聚效�,也�整��������利升�。

湘贛挖角 珠三角台商缺工苦

  • 2008-06-12 工商時報 【李道成╱廣州報導】 

     向來是中國大陸民工最大聚集地的廣東,最近因為內陸省份開始拚經濟,不僅民工回流潮明顯;更有甚者,鄰近的江西、湖南的台外資企業,受到當地也缺工的影響,紛紛返回廣東挖角,讓珠三角缺工情況雪上加霜。

     因為地緣關係,以往都是珠三角的台外資企業前往湖南、江西南部招工,不過現今反過來,不少勞力密集型台外資企業前往當地設廠後,仍在廣東工作的這些湘、贛子弟,就成了挖角的最佳對象。

     據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表示,目前在廣州一帶的台外資鞋廠,多數基層員工的月薪,包括社保支出,大概是在1,600元人民幣(下同),相對於贛南、湘南的平均薪資800到1,000元仍有差距。

     然而對部分有意返鄉發展,或是家中父母年事已高者,仍是個不小的誘因。尤其是現今不少出口型企業前進內陸,造成工作機會增多,導致距離廣東最近的湘、贛2省,缺工現象逐漸明顯。

     由於這一波台資企業在湖南、江西設廠的地點,一開始基本上,都以當地勞工為主,在這些城市設廠,不論是地方政府或台外資企業,都缺乏到外地募集民工經驗,無計可施情況下,就鼓勵原本在廣東打工的員工,回到原珠三角挖角老鄉回流。

     曾多次前往湘、贛考察的吳振昌認為,內陸城市的人口規模小,並且主要以本地勞工為主,一般勞力密集型企業前往設廠,每個工廠規模大約只能維持2,000人左右,要想擴大只能搬到其他內陸城市去。

     這種現象會造成企業在的據點內陸設廠過於分散,進而發生配套與管理都困難的情況。

     此外,受到內陸省份員工返鄉潮影響,廣東地區台商公司招工的方向也出現戲劇性變化,以往缺乏當地員工的情況已出現變化。就以創信來說,10年前,1.5萬名員工中,設廠地的番禺員工還不到100人,但現今當地員工就超過2,000人。

     吳振昌認為,主要是現今即使是傳統產業,工資水準已拉高到當地人可接受程度,才會造成番禺當地員工明顯增多。除了廣州本地人之外,廣東其他地區,尤其是粵北與粵西的員工也快速成長,正好填補部分因為返鄉就業而出現的缺工潮。

     現在由於湘、贛的缺工情況日益嚴重,部分內陸城市的工資,近1年來,也快速提高到1,000元。以後目前鄰近廣東的內陸城市,基本上都不缺工業土地,但缺工現象已吸引到必須到外省尋覓勞工,當地台商認為,這種缺工現象提早來臨,勢必影響到未來內陸的招商。

東莞下重金 發展高科技

在傳統產業式微,部分「三高一低」產業出走後,東莞市政府祭出重拳,希望以重金獎勵軟件、創意設計、集成電路設計等產業入駐,加快高科技產業發展。

東莞市政府日前出台「東莞市加快發展高端科技服務業實施辦法」,推出50條新政策,促進產業升級,惠及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創意設計、網絡信息、服務外包、科技仲介六個產業。其中,大型軟件企業在東莞市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研發機構,符合一定條件的,擬最高獎勵500萬元人民幣。

新政策在軟件產業方面:大型軟件企業在東莞市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研發機構,投資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的,按照總投資額6%的比例獎勵給所設立的公司(機構),最高獎勵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投資東莞市軟件企業或軟件研發機構,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且投資合同期超過5年的,按照總投資額5%獎勵投資者,最高獎勵不超過300萬元。

軟件企業的軟件年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可以一次性獲得50萬元獎勵,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可以一次性獲得100萬元的獎勵;軟件企業通過IS09000認證的,可獲得5萬元獎勵。

此外,在軟件人才培養方面,對通過培訓獲得大陸國家信息化工程師認證考試(NCIE)、高級程序員、系統分析師、網絡設計師等國內IT認證,思科、微軟、IBM、SUN、Oracle、Novell等國際IT認證,國內外的Linux認證,由東莞市財政將補助一半的學費。

在創意設計方面:對生產原創動畫片在中央電視台首播的,每分鐘獎勵2000元,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在境外有影響的電視台首播的,每分鐘獎勵2500元,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在網絡信息方面:從事數據處理、交換、分析、存儲等專業金融信息服務企業,其實現的相關利潤形成地方財力部分,3年內給予100%獎勵,後3年給予50%獎勵。

東莞台商表示,從東莞市政府的獎勵措施,看得出科技興市決心,但科技產業不是一蹴可幾,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培養,目前東莞還欠缺科技人才的搖籃和吸引高科技人才落戶的條件。再者,與東莞相鄰的深圳市,早已發展動畫創意設計產業、軟件產業,且已形成群聚效應和產業規模,東莞要如何把這些吸引過來,可能還需要一整套完整規劃。

【2008/06/26 聯合報】

加工貿易衰退 粵尋升級轉型

由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率領的調研組12日抵達廣東進行加工貿易升級調研,期待為廣東這個出口加工貿易產業已衰退的外貿大省找到升級轉型的方法。

而廣東省新任主管外經貿的副省長萬慶良則透露,未來五年,廣東將投入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推進加工貿易向東西和粵北山區梯度轉移和產業集聚發展。

商務部的加工貿易專題調研組於11日和12日兩天,走遍廣州、東莞及深圳三地,了解目前廣東加工貿易的現狀及困難。

萬慶良匯報了廣東省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做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他表示,廣東省推出五項措施解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是注重招商選資,高起點發展加工貿易。二是出台了「關於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今後五年,省財政累計投入超過400億元,推進加工貿易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梯度轉移和產業集聚發展。同時,促進珠三角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三是抓緊研究出台「關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四是研究出台「關於推進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工作的指導意見」;五是加強與海關總署的合作。

萬慶良認為,廣東省將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來謀劃廣東新一輪加工貿易的發展,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產業區域布局合理,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蔣耀平分析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影響,並希望廣東繼續發揮排頭兵作用,在全國起示範作用。

【2008/06/13 聯合報】

陳添枝:金馬須發展醫療產業

經建會將在三個月內研擬金門、馬祖中長期建設計畫,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19)日表示,金門必須發展特有、高附加價值產業,例如醫療服務業或教育服務業,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興建「金廈大橋」,否則金門人會大量流往廈門,而不是吸引廈門人到金門。

行政院昨日宣布擴大小三通範圍,金、馬發展前景令人矚目。陳添枝表示,觀光旅遊的確可以創造利益,但金馬地區腹地狹小,觀光客能停留的時間不多,對國際觀光客而言,吸引力又不如香港,目前金門發展觀光最大賣點只有高粱酒,因此他認為金馬必須發展有競爭力的產業。

他表示,衛生署目前正籌備在金門地區興建一座醫院,只要能夠吸引好的醫生與好的設備,由於金門與大陸非常接近,未來可以鎖定廈門台商,發展醫療服務業。

此外,金門技術學院未來也可以擴大範圍,提供更多、更好的師資,吸引台商子弟到金門技術學院就讀;尤其日後政府若開放大陸居民來台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先把金門當作一個試點。

至於興建金廈大橋的爭議,陳添枝認為可納入中期發展規劃,不過前提是金門必須發展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否則就會像當初興建雪山隧道一樣,建立便捷交通道路後,反而造成經濟劣勢地區的資源大量流往優勢地區,屆時恐怕不是廈門人到金門,而是金門人大量流往廈門。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行政院昨(19)日全面開放小三通,航空公司評估旅運需求量將增加,三家航空公司宣布自本月21日起增開台北-金門航線班次,共加開56班,可售座位數增幅達38.3%。

至於船班部分,因往返金門-廈門為大型船舶,平均載客率40%,金門-泉州載客率才22%,馬祖-福州航線的載客率更低,全面開放現有航班即足敷需求,未來旅客增加,業者可機動向港務局申請增加船班。

【2008/06/20 經濟日報】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友達彰化廠 水價恐比六輕貴

嘉義縣長陳明文(右一)昨天與多位嘉義縣鄉鎮市長、民意代表拜會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前左一)、副董事長陳炫彬(前左二),爭取友達十代面板廠到嘉義馬稠後工業區設廠,李焜耀表示會審慎評估。
嘉義縣政府╱提供

友達光電十代以上面板廠落腳彰化遇障礙,因中部地區用水吃緊,在大度堰完工前,必須仰賴農業用水,調撥農業用水的水價恐會高於台塑六輕,且水質欠佳,未來友達必須自行改善水質,建廠成本相對墊高。

為滿足友達在中部地區設廠需求,國科會已為中科四期選址,經濟部昨(10)日則聽取工業局、水利署有關友達新廠所需的水、電問題,友達也派員與會,因會中僅討論彰化一處設廠地點,外界預期友達新廠應會設於彰化。但與會人士表示,友達在彰化設廠的最大障礙在用水問題。

友達的設廠目標,新廠預定明年下半年動工,工期約需二、三年,最快民國100年完工,新廠用水需求到2015年為每日6.5萬噸,最終目標是每天7.5萬噸。

由於中科已開發至第三期,中部地區每天需要28.2萬噸水,目前雖可滿足需求,但中科開發至第四期時,將出現缺口。

相關單位表示,為解決中部用水需求,現已完成大安、大甲水資源聯合運用計畫,正提送環保署審查,預定102年完成;完工前,須向水利會調水。

不過,友達新廠若在彰化,須改由大度堰供水,但大度堰計畫尚未提送行政院,完工遙遙無期,短期內同樣需要仰賴農業用水。

據指出,農業用水的水質較差,而大度堰上游有民生廢水,也會影響水質,友達在會中反映水質標準不符面板廠需求。與會單位建議友達新廠若要落腳彰化,必須將改善水質納入建廠考量,友達已將相關意見帶回評估。

經工業局與水利會協調,彰化水利會同意足額供應友達新廠每日最高7.5萬噸用水,不過,因新廠沒有水權,加上水資源日漸珍貴,水利會要求未來友達調撥農業用水的水價必須高於六輕。以六輕水價每噸3.5元預估,友達新廠每年用水費用應會逾億元。

【2008/06/11 經濟日報】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何昭陽:奇美兩岸分工收效

  • 2008-06-07 工商時報 【袁顥庭╱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與中華徵信所合作發表2008年大陸台商一千大企業,其中奇美電子首度入圍,還勇奪百強第一名。總經理何昭陽(洪錫龍攝)表示,目前奇美寧波廠月產能約450萬片,南海廠於去年底量產,僅僅半年的時間,月產能已達50萬片,總計液晶模組在大陸生產比重已經超過75%,目標今年底大陸模組廠產能規模將超過600萬片。

     何昭陽指出,奇美集團投資面板產業已邁入第十年,過去投資集中在台南,直到3年前碰到發展瓶頸,2004年決定前去大陸投資。除了生產考量,同時大陸市場也是面板產業一塊不可放棄的龐大市場,奇美還將繼續在大陸的投資。何昭陽指出,台灣面板產業普遍都碰到了40%投資上限的問題,現在面板業已經形成了是兩岸分工,前段製程都在台灣、後段模組組裝則是持續移往大陸,隨著台灣面板廠前段的產能一直在擴充,相對應的後段模組產能也必須配合擴產。但是對大陸投資又面臨卡到40%投資上限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希望政府盡快鬆綁。

     奇美電子總經理何昭陽表示,兩岸分工成效卓著,今年還將繼續投資,面對未來1、2年可能觸碰到40%投資上限,他也呼籲政府應儘速鬆綁。

     TFT面板、DRAM等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新廠投資金額都相當龐大,然而在兩岸分工的環境之下,都被40%投資上限綁手綁腳。特別是面板產業這幾年來擴充的速度飛快,很可能在未來1、2年就會觸及投資上限,相關業者也不斷呼籲政府儘速解決問題。

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美日開發可燃冰 未來替代能源

中國時報 2008.06.09  潘勛╱法新社日本青森七日電

 日本與美國7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同意一起開發甲烷水合物這種通稱為「可燃冰(圖,美聯社)」的天然資源。甲烷水合物被視為未來的替代能源。

     日本美國7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同意一起開發甲烷水合物這種通稱為「可燃冰」的天然資源。甲烷水合物被視為未來的替代能源

     原油價格屢創新高,各界憂慮因此加深;美國日本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兩國能源部長於日本北部的青森市集會,會中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看來像冰,是水和甲烷天然氣在中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而生的晶體物質,點火便可燃燒,在地球永凍層及各地海床都發現沉積有大量甲烷水合物。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及美國能源部長波德曼所共同簽訂的協議期限為3年,日本希望在阿拉斯加海岸進行生產測試。兩國發表聲明說,日本經濟產業省及美國能源部打算「針對甲烷水合物探勘與資源評估進行廣泛研究」。

     一名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兩國必須進行數個月的生產測試,才能確立可進行商業生產科技。日本已連續數日在加拿大進行生產測試,但要在海岸生產,仍需歷時更長的測試。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廢料硫磺變黃金 油公司賺翻

這是美國一些石油公司十年前在哈薩克生產原油時,造成的「硫磺山」。現在硫磺供不應求,這些哈薩克「硫磺山」也漸漸夷平。
路透

最近全球肥料價格暴漲,推動硫磺價格一年內漲了10倍,原來是煉油過程中無用副產品的硫磺,今年變成黃金,可能讓石油公司賺進數十億美元。

硫磺可製造硫酸,是化學肥料的主要原料,由於全球糧食短缺和穀價飆漲,刺激肥料需求,化肥價格上漲帶動了硫磺價格迅速攀升。根據化工資訊專業機構ICIS資料,短短一年間,硫磺的價格由每噸50美元漲到500美元。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第一季,硫磺平均漲幅最高一天甚至超過50美元。

一飛衝天的價格讓殼牌石油、雪佛龍、波斯灣產油國的石油公司大發意外財。硫磺是天然氣脫硫和石油煉油脫硫的副產品,十年前,煉油過程產生的硫磺多到令石油公司為之頭痛,例如雪佛龍公司在哈薩克生產高硫「酸」原油,就造成堆積山的硫磺堆。現在硫磺供不應求,哈薩克的「硫磺山」也漸漸夷平。雪佛龍發言人說,去年該公司硫磺的出貨量為200萬公噸,今年預計增至300萬噸。

殼牌石油可說是發硫磺財的最大的贏家,該公司加拿大沙油田大約生產350萬公噸硫磺,而成本不過是把硫磺運到港口的鐵路運輸費用,每噸僅需25美元。

硫磺市場分析師指出,硫磺現貨已漲到每公噸700美元,除了肥料原料、採礦時也需用到硫酸,硫磺供應短缺的情況將持續發酵,價格繼續看漲。全球每年產量為4700萬公噸,但需求量達4900萬公噸,供應量缺口約200萬公噸。

硫磺和肥料主要原料磷的價格上漲,讓開發中國家大喊吃不消,印度政府已對肥料實施補貼,估計今年補貼金額將達22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石油公司今年真的會賺飽了,殼牌並且成立全球硫磺行銷部門。殼牌硫磺市場經理羅米歐表示,全球市場供不應求,但硫磺產量受限於天然氣生產和煉油作業,並無法因應漲價而增產,殼牌只是把現貨賣到市場。但殼牌公司也表示,高價硫磺應該只是一時情況,該公司正在開發硫磺混凝土等新產品,未來硫磺產量應會增加,長期來看甚至會供過於求。

【2008/05/27 聯合晚報】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台灣工業電價 全亞洲最低

工商時報2008.05.18【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表示,台灣工業用電平均每度1.84元,居亞洲最低,汽油售價更僅香港的一半,顯示在政府大舉補貼下,製造業能源成本相對較低,使得台灣首季通膨率僅3.6%,居亞洲最低,台灣偏低的能源價格顯然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

     經建會蒐集各國油、電、水的價格進行比較發現,台灣汽油、柴油、水、電價格都居亞洲各國最低或次低,油、水、電不僅是民生必需,而且是產業生產的重要投入,補貼雖使產業得以降低成本,但捉襟見肘的財政卻因此更形艱困。

     資料顯示,台灣92無鉛汽油每公升30.0元,這個售價只比馬來西亞、印尼產油國為高,但遠低於日本44.8元(台幣)、韓國55.4元(台幣),也低於泰國、新加坡,更不到香港的一半。

     在家庭用電方面,台灣家庭用電平均每度2.41元,只比馬來西亞2.39元略高,不到日、港、星的一半。

     至於工業用電更是便宜,台灣工業用電價格,有尖峰與離峰不同計價方式,但全年平均每度1.84元,這個價格不到日、星的一半,也比能源生產國馬來西亞的2.30元還要便宜,幾乎是亞洲最低。

     經建會指出,台灣除了油、電便宜外,自來水每度8.6至10.8元,不到日本5分之1,也正由於油、電、水價格在政府的補貼下,廠商得以紓解漲壓,使今年台灣首季通膨率僅微升至3.6%,居亞洲最低。

     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表示,為避免國庫負擔太重,油品價格應考慮一次漲足,但電力影響層面更廣,加上6月1日循例實施夏季電價的日期將至,屆時電價本來就會調升,若在夏季電價期間再調高,衝擊過大,因此新執政團隊對電價的調整必須更為審慎,否則恐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葉明峰認為,每年夏季電價都在10月1日結束,今年可以考慮10月以後維持在夏季電價水準,如此一來既可達成調漲電價目標,又可讓業界有4個月的調適期。

交大傑出校友與台灣

20080608自由時報讀者投書■ 林崇偉

一個多月前,交大剛歡慶在台建校五十週年。學校所規劃「交大五十、台灣五十、影響五十」校慶主題活動票選出五十位傑出校友,盡是台灣科技標竿企業領袖。我們可以說:交大一所學校的歷史和榮耀,正具體而微地顯示出過去五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展現了全民對於技術發展、製造生產、科技創新與經濟成長的渴望和努力。

然而,當一個社會對第二部門(工商企業)發展過分強調的同時,必然引發人才失衡、資源分配排擠和社會部門發展失調的問題。

五十多年來,台灣社會第三部門中諸如:環境生態、道德倫理、教育體系、弱勢照顧、多元族群與文化發展等等重要人文社會議題,一直都被認為是「次於經濟發展的」、是「附屬的」,未能獲得足夠的社會關注與資源,呈現出相對弱勢的發展。但由此所引發的一連串社會問題,卻須讓畢竟是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台灣人民一起買單。

長久以來,台灣最優秀的年輕人,一窩蜂地投入自然科學理工領域。畢業以後,則在製造與科技產業裡搶破頭地爭著在自動化與網路化後日益僧多粥少的飯碗,好像那就是他╱她們唯一的出路。

相對的,人文社會領域學生則可能意識到自己「不是最優秀的」,是「競爭力較差的一群」,可能是「畢業」就得要考慮「轉業」的,更是必須培養「第二專長」,將來才能討生活的。

事實上,在最需要具備人文素養和新科技能力年輕人投入的,諸如:弱勢身障、社會服務、社會工作、愛心公益、社區營造、地方文史,乃至於觀光旅遊、餐飲服務、醫療保健產業和團體裡面,我們看到的盡是白髮蒼蒼的領導者和熱心服務的退休義工。

其實,隨著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相對於無論在生產、成本、利潤、人才方面都已經競爭爆炸的第二部門,第三部門正充滿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的機會。台灣多元族群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更多科技與人文跨領域人才的結合。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在求才若渴的NGO╱NPO裡,顯然正有著極大的揮灑空間。而也唯有將真正優秀的年輕人才導入,台灣社會第三部門的未來發展才能有扎實的基礎。

這正是「新世代」創新創業的「新方向」,更是台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機會」!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推動節能減碳對產業發展影響深遠

工商時報 2008.06.11  工商社論

     正當節能減碳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際,行政院環保署本周一舉行政黨再輪替後的首次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中龍鋼鐵第二期第二階段八百億元擴建投資案。而對於台電大林電廠更新改建四座燃煤機組的計畫,則決定退回專案小組重新審查。

     比對中龍鋼鐵與台電的擴建案與改建案,在環評大會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關鍵乃在於中龍鋼鐵承諾將配合未來溫室氣體減量法的立法,於營運後將依法減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計要額外支付約十五億元的減碳費用。而台電的四座燃煤機組更新計畫,則因為估計將因而增加超過一千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只在地的高雄市政府與環保團體表態反對,最終也未能在環評大會過關。

     綜合歸納這兩件申請環評案的差異比較分析,中龍鋼鐵案不止首創承諾未達減碳目標,就願支付減碳費用的先例,同時更具有指標意義,意謂著今後國內有關鋼鐵、石化、能源發電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投資方案,都將必須比照中龍鋼鐵的承諾模式,才可能通過環評考驗,因此其影響確實是十分深遠。

     不過,除了具里程碑指標意義之外,針對周一環評大會所通過的這兩項決議,其實還有許多有待討論釐清與後續配套之處,才可能形構出我國今後兼顧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具可操作性之產業新政策。

     首先,較具爭議且有待釐清的就是中龍鋼鐵承諾未來營運後將依法減少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其所依的法卻是迄未完成立法的溫室氣體減量法,因而被質疑此並不符合依法行政之義,更是開創公共決策竟是植基於尚未成為法律的虛擬草案之先例。

     關於這樣的質疑誠然言之成理,實務上除了將陷入無法可依的窘境之外,即使檢視溫減法草案也並沒有明確的減量期程與目標,未來中龍鋼鐵要如何落實減量承諾,恐不免有一番爭議。更何況正因為溫減法草案還在立法院,法案什麼時候會通過,內容會做怎樣修正其實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到頭來原先的承諾可能成為既無從實踐甚至是耍賴的藉口。

     不過,儘管有這樣的風險,畢竟減碳節能已經是潮流所必趨,以台灣而言,更沒有不厲行減碳的空間。因此沒有法源就要求中龍做出空白承諾雖然存有瑕疵及難以監督執行的風險,但是亡羊補牢,還是只能期待立法院儘速完成溫減法的立法,主管官署更應儘速規劃減量期程、目標、換算標準等的配套方案,至遲在中龍擴建案完工投產之前,就應該有明確可資依循的減碳執行方案。

     其次,同樣值得正視的是中龍在同意做出減碳承諾的同時,該公司董事長歐朝華也明言,未來因而增加的減碳支出還是要反映在鋼材售價的成本上。這意謂著推動節能減碳政策事實上是要付出代價的,也就是通常必須要奠高產業的生產成本,最後則轉嫁為產品價格的調漲。而售價的調高,除了可能助長通膨壓力之外,還關係到產業的相對競爭力,也就是如果把門檻訂很高,產業成本飆高則將不利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而可能把內外銷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因此,面對節能減碳可能帶動高物價及產業競爭力的消長,還真不知道政府主管與相關產業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最後,台電大林電廠改建機組案被打回票的案例也值得一談。依台電的說法,機組更新符合政院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提高了控制污染排放的效率。但即使如此,機組更新後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還是較前增加,顯示問題不只在於減碳效能的提升而已,還必須兼顧排碳總量是否能夠遏止乃至減少。準此,則今後國內再要興建高污染高耗能工廠,即使生產流程的碳排放控制效能超卓,但就總量而言還是增加,今後恐怕也就更難過關了。

社會公益vs.社會公義

工商時報 2008.06.06  工商社論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提出他對社會M型化問題的看法與解決方法,希望新政府能落實「富人增稅,窮人減稅」的稅改。他甚至還呼籲,明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減免絕對要徹底落日,不能局部復活或借屍還魂。在工商界一片要求政府繼續延長免稅聲浪中,張忠謀獨排眾議的諍言,發人深省。我們一方面為張忠謀的良心發言喝采,另一方面則期待社會廣大的迴響,進而促使更多企業家出面相挺支持。

     近年來我國所得分配不均與貧富差距擴大益愈嚴重,中產階級逐漸萎縮,財富分配趨向M型化,社會出現了許多「新貧」與「近貧」人口,政府亟須早日正視此一問題。從所得重分配的功能言,政府擁有的工具不外乎租稅與社會福利措施二種。前者若能發揮量能課稅的功效,即可達到「劫富」的目的;後者若能照顧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則便能產生「濟貧」的效果。根據研究顯示,近年政府所做的所得重分配,其中百分之九十乃是來自於社會福利措施的執行,課稅的貢獻相對微小而不足。換言之,政府若欲解決所得分配不公問題,首先必須要調整與平衡課稅及社會福利二者間的功能。在「濟貧」的部分,除應隨時檢討與改善現行各種社會福利的缺失外,更重要的是能適時創建因應與符合社會新需求的措施,而此亦正是我們支持政府做「負所得稅」的原因。至於,在「劫富」的部分,則須要靠政府對富人加稅,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擴大稅基,取消或限縮現行各種浮濫的減免稅優惠。除了張忠謀所談到的證券交易所得恢復課稅及取消促產條例減免稅外,另外一項應該做的乃是加強與提高「最低稅負制」(即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課稅效果。此制度已經實施二年,政府應該考慮將個人六百萬免稅額降低至四百萬元以下,以增加適用此一稅制的富人數量,進而發揮更有效的重分配效果。

     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家不但要懂得經營事業賺取利潤,更要體認企業形象與社會責任的重要。現實社會中,的確有許多企業家熱心社會公益,每年皆捐助龐大金錢贊助各種公益活動或救助貧窮,我們對這些企業家的善行義舉表示肯定。其實,政府在稅法上亦對這些公益捐贈行為給予許多減免稅的鼓勵,例如所得稅中慈善公益捐贈可做為列舉扣除的項目以及遺贈稅中對公益信託財產與慈善公益捐贈等不課稅。由此可知,企業家從事社會公益活動,不但能提升企業的品牌與形象,更能達到節稅的實際利益。如果企業家的所得稅邊際稅率為40%,則每當他捐出100元,其真正的捐贈只有60元,政府另外為其負擔了40元,有效地減輕了企業從事公益活動的成本。無怪乎公益捐贈的金額與範圍能逐年不斷地增加與擴大,甚至在企業界已成為一種「時尚」。

     惟在感動於企業家熱心公益之餘,我們卻常發現許多有錢的企業家繳納極少的稅,這是一個令人不解的強烈對比。有錢人不願意把錢繳給政府,但卻願意捐贈出來做善事。政府課稅係為了謀求社會全體民眾的福祉,追求社會公義價值的提升,概念上乃係更廣義的「社會公益」。企業家繳稅給政府若能將之視為如同贊助社會公益,則必能不再費心勞力地遊說政府給予減免稅或從事各種複雜的節稅安排與規劃。私人捐贈做社會公益,目的無非是為了濟弱扶傾、救助貧窮,以實現社會公義的精神與價值,此與政府的重分配功能完全一致。我們之所以讚許張忠謀,即係深切感動於他將「社會公益」轉化成「社會公義」的真知灼見。

     當然,此富人加稅的報導一出,勢必會對張忠謀造成莫大壓力,連財政部長都不敢公開予以正面肯定,可見此事利益糾葛複雜的程度。我們希望張忠謀不但有說真話的勇氣,更有永不退縮的堅持。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促進產業升級 夕陽工業被趕離廣州

 2008.05.30  中央社

     中國廣州市長張廣寧表示,二零零五年以來,已分別向廣州市外圍及廣東省內外轉移一百二十四家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等六類企業。到二零一五年,全市還將對外轉移搬遷企業一百五十多家。

     「廣州日報」今天報導,張廣寧出席全省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時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廣州存在不少問題和深層次的矛盾,尤其是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成為制約廣州進一步發展的三大問題。

     他指出,目前廣州常住人口已達到一千二百萬人,龐大的人口規模不僅影響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對公共財政和社會管理造成了巨大壓力

     張廣寧說,廣州是資源緊缺的城市,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緊缺狀況越來越突出。

     同時,環境容量也逐步縮小,「十一五」期末,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要降低兩成,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要分別減少到八萬五千噸和十一萬噸,節能減排任務相當艱巨。所以,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是廣州破解難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廣州建設「首善之區」的重要任務。

     張廣寧表示,近年來,廣州積極開展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廣州制定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規畫,明確總體目標、轉移重點、轉移方向及保障措施。 

地震導致水電大省四川電力供應緊張

2008.05.15  中央社

     四川省是中國水電大省,擁有大量水力發電資產。業界人士認為,汶川地震將對部分水電產生影響,如果災後大面積出現水電站因檢修、維護或水庫無法蓄水而無法正常發電,將導致當地電力供應緊張

     「上海證券報」報導,中國國家電監會新聞處處長張渝表示,四川水電開發較多,有些水電大壩不在電監會註冊,目前在電監會註冊的僅十七個,其他多歸屬於地方政府或其他投資主體,其中有很多是小水電,為安全監控工作帶來難度,電監會會密切關注,隨時排查隱患。

     專家認為,此次地震震央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岷江沿岸的汶川,目前重災區岷江中上游沿岸的災情仍未充分瞭解。根據地理位置判斷,岷江中上游的中、小型水電站將受到明顯影響,但主要發電設施受損程度難以判斷;位於川西、川南地區水電站受影響相對較小。

     阿壩藏族自治州應急辦主任日前表示,「岷江上游一個重要水庫圖龍水庫已出現險情。」如果該水庫出現問題,將直接影響岷江幹流中下游水電站的人員及發電設施。

     國泰君安分析師姚偉認為,電力板塊上市公司中,主要發電資產位於岷江的公司是岷江水電,此次震災很可能受到較大影響。桂冠電力子公司天龍湖、金龍潭電站位於岷江上游,距震央較近,生產經營也將受到影響。華能國際參股的四川水電所屬太平驛電站位於汶川和都江堰間,發電設施及人員安全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專家分析,此次震災預計對四川省內局部地區短期電力供應將產生明顯衝擊。如果災後大面積出現水電站因檢修、維護或水庫無法蓄水而無法正常發電,將可能形成省內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說,截至十四日六時,地震造成系統五百千伏和三百三十千伏變電站停運各一座、未恢復,兩百二十千伏變電站停運十六座、恢復五座,一百一十千伏變電站停運七十五座、恢復三十六座,三十五千伏停運一百六十四座、恢復八十八座。

巨變 大陸台商出現大遷徙潮

工商時報2008.06.05【李書良】

     近幾年,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日益緊縮,逼使沿海地區台商掀起一股遷徙潮,台商走向內陸,讓湖南、江西、河南、山東、四川等地區因此「受惠」。台商估計,這波遷徙潮將會持續數年。

     在中國新版「勞動合同法」於今年1月1日正式啟動之後,廣東珠三角地區各台商協會估計,製鞋、紡織、玩具、陶瓷等至少有三分之一依靠勞動力的加工出口貿易企業,將面臨倒閉與撤離。

     「這幾年投資環境緊縮,很多台商不是關門,就是跑到湖南、江西,甚至越南另起爐灶。」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感嘆:「現在整個投資環境有了根本改變,成本大為提升,對出口型、高耗能、勞力密集型的台資企業打擊很大。像我為了減輕經營壓力,已把工廠前段製程搬遷到各項成本較低的湖南省。」

     以台商聚集眾多的東莞為例,東莞已在廣東省惠州龍門縣、惠東縣、梅州興寧、茂名市信宜、陽江市陽春、韶關市樂昌、石龍鎮、汕尾市海豐縣等地方建8個產業轉移園,還有幾個產業園區正在商談中。

     珠江西岸的中山市動作也很積極,當地台商指出,2007年8月中,中山地方官員陪同160多位來自中山和廣東各地的台商來到「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工業園官員表示,非常歡迎台商製鞋業者到此投資

     一名台商說:「陽西僅建設成本就可降低4成,營運成本上,以用電量300萬瓩、年用水量20萬噸、1千人的工廠規模來計算,陽西可較珠三角節省約350萬元,支出減少25%。」

     「沒辦法,壓力實在太大了。」生產窗簾的廣州台商協會會長程豐原前陣子帶領協會其他成員到四川德陽市考察。他說:「當地官員強調,只要我們過去,土地、水、電都不是問題。如果雙方談得成功,不止是廣州,就是鄰近的中山及佛山的台商,都說要一起過去。」

     勞動力充沛的河南省也有不少台資企業前往投石問路。惠州台商協會前任會長楊平和就表示,河南釋出土地、人工、電力等優惠條件,「不少廣東製造業台商為之心動,計畫遷徙」。

     與珠三角地區強猛的遷徙潮相比,華東長三角地區一樣有台商遷徙問題。以鄰近上海的昆山市來說,近年隨著都市發展區域的擴大,當地不少台資企業都面臨了搬遷壓力

     在大陸沿海地區投資環境惡化,加上中國政府緊縮政策不放鬆,地方政府又面臨經濟轉型的壓力下,這波遷徙潮,大陸台商圈預估,應該至少會持續3至5年的時間。

搶救柑仔店 老店換新裝再出發

中國時報 2008.05.20  莊哲權╱竹崎報導

 令人懷念的滋味 ▲高齡80歲的阿嬤許林春蘭,守著百年柑仔店,仍有不少老顧客上門。縣府推動柑仔店商圈重塑計畫,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縣長陳明文在老店門前炒花生,重溫古早味。(莊哲權攝)
 令人懷念的滋味 ▲高齡80歲的阿嬤許林春蘭,守著百年柑仔店,仍有不少老顧客上門。縣府推動柑仔店商圈重塑計畫,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縣長陳明文在老店門前炒花生,重溫古早味。(莊哲權攝)

     嘉義縣政府推動「搶救消失中的傳統雜貨店」計畫,在保存原汁原味,同時注入新元素的原則下,已經在全縣完成14家的示範柑仔店,十九日在竹崎鄉鹿滿村1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立發商店」舉辦成果發表會,冀望舊瓶裝新酒的古早味老店,獲得新生命

     默默佇立在老街角落,充滿著古早味的傳統「柑仔店」,在早期的農村社會,除了是庄頭的交易中心以外,更是村民聯絡感情的地方。

     但是隨著時代的潮流,尤其是便利超商的進駐後,農村換了新樣貌,這些古老的雜貨店,也在時代的潮流中逐漸沒落,讓許多成年人空留兒時的回憶

     位於竹崎鄉鹿滿街的「立發商店」,高齡80歲阿嬤許林春蘭是這間老雜貨店第3代,現在已經傳到第4代,由兒子許傳杰接手。許傳杰說,他們這家店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由他的曾祖父許鐵買下現在的店面,從賣花生糖開始經營,早期的鹿麻產(鹿滿)因位於在山區與平地的交會點,商旅出入頻繁,生意相當興隆。

     立發商店賣古早味 顧客捧場

     許傳杰說,3、40年前,雜貨店門前還是熱鬧的市集,如今老街還在,布景已經陳舊,主人也逐漸老去,老柑仔店已經逐漸沒落。

     不過,店裡賣的菜籽、木炭、炒花生等超商買不到的物品,仍受到老顧客的青睞;目前店內仍保存有百年歷史的木櫃,及早期柑仔店使用的麻油桶、醃缸、秤砣、菸酒牌等,有如1座柑仔店博物館。

     縣府「搶救消失中的柑仔店」小組,重塑柑仔店的硬體建置,增設農特產品展示櫃、佈告欄、資訊架、旅遊資訊等設施,並在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

     老阿嬤許林春蘭特意盛裝打扮,縣長陳明文、鄉長王焜弘也都出席,街坊鄰居也都來參一腳,阿嬤說:「已經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陳明文說,小時候柑仔店,是孩子放學回家路上抽糖果逗留的地方,是媽媽叫去巷口買一瓶米酒、醬油的地方,也是左鄰右舍聯誼、八卦的地方,那個年代雖苦,但很快樂,也很安心,窮苦人家還能欠債,等農作收成再還錢。

     強化市場競爭力 縣府臂助

     陳明文指出,即將消失在庄頭巷尾的柑仔店,早期除了是交易中心以外,更是村民「博感情」的所在,承載著許多成年人的回憶,老店新生是許多店家的願望,政府有責任改善其軟硬體設施,強化其市場競爭力,讓傳統而又獨特的產業永續經營。 為搶救柑仔店,縣府兩年來為六腳等9個鄉鎮、14家傳統老店舖換上新妝,從硬體設計、施工到軟體的改善,讓老店有新生命,也讓古早味持續傳遞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