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期曬鹽產業曾孕育台灣西海岸特殊的鹽田風光,卻敵不過經濟轉型走入歷史,參加多元就業服務方案的17名人員,昨天在台鹽退休員工謝水清指導下,拿起耙子把結晶鹽曬成堆,體驗鹽工甘苦,重現昔日七股的鹽田風光。 謝水清是台鹽退休員工,他有多年曬鹽經驗,昨天在七股鄉鹽田村的曬鹽場忙著指導多元就業服務方案人員,將結晶池內的汙水排出。謝水清說,最近幾天下雨,結晶池內積了不少汙水,擔心鹽結晶得不漂亮,趁天氣放晴時,趕快將結晶池內汙水排出。 謝水清說,鹽田分大、小蒸發池和結晶池,滷水鹹度必須超過20度才能結晶成鹽,鹽場也展示傳統曬鹽工具如洗埕耙、鹽收仔、挑擔、石輪和大耙等等。 參加多元就業服務方案的林國良踩著水車將海水引入鹽田,他說,到曬鹽場工作雖然不輕鬆,能體驗鹽工曬鹽的甘苦,很有意義。 台灣曬鹽業在民國91年台鹽公司停止曬鹽後走入歷史,文建會專案補助七股鹽業文化園區計畫,鹽光文教基金教會爭取經費雇用多元就業服務方案人員,在台灣鹽博物館與七股鹽山間5公頃的鹽田重新曬鹽。 鹽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亞孫表示,鹽場已鋪上紅磚道方便民眾參觀,團體參觀有專人解說,每人收解說費30元,另外有1千元、2千元和3千元七股風味餐等3種海鮮合菜供選擇,洽詢電話7801171鹽光文教基金會七股工作站。 【2008/11/13 聯合報】 |
「以前這裡是開快餐的,生意特好。每晚要進來吃飯的,還要在外面排隊。現在,連蒼蠅都不願意飛進來了」,在東莞樟木頭鎮開香菸店的老闆小李,指著隔壁一家拉下鐵門的商家,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廣東,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和試金石,更是中國大陸出口市場的超級重鎮。尤其,素以製造城自居的東莞,更是許多台港澳企業家競相擁抱的製造業中心。
然而,在風光將近三十年後,珠三角大批工廠因為開工不足、成本遽增,被迫關閉或停產,大量的失業工人因為收入劇降,以及物價飛漲,難以在廣東生存,被迫返鄉。
香港文匯報報導,由於大環境的不斷惡化,關場和失業潮將持續到明年,珠三角的產業空洞化,已經浮上檯面。原本繁榮的一片片廠房,都人去樓空,許多商鋪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
剛召開不久的東莞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有一項驚人的數字,嚇壞了眾多官員:以房租、廠租為主要收入的東莞村莊,目前已經將近一半出現了集體股收益不敷支出的現象。
以往,珠三角許多工業區的村莊,透過成立工業區的管理委員會或公司,靠著廠、房租,獲得龐大的收入。這筆收入將成為一種「分紅股利」,回饋給當地設籍的居民。
數年前,景氣頗好時,企業競相爭租廠房,乃至於有些城鎮的居民一年可領上數千至數萬元人民幣不等的「紅利」。但這樣的「盛世」已不復見。
日前,廣東省長黃華華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十分「誠實」地說,今年以來,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及國際原油、糧食等產品價格大浮上漲,再加上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等利空因素,今年一到八月分,廣東的GDP較去年同期僅成長十點六個百分點,驟降四個百分點。這也導致廣東財稅總收入第一次出現負成長。
更糟的是,出口業龍頭的廣東省,今年以來的外貿出口增長,已經連續八個月低於全大陸的平均水平。
許多支撐珠三角的傳統產業,例如玩具、服裝、電子、家具等,更出現大量企業停止接單出口的窘境,這對出口成長一路高奏凱歌的廣東而言,極為罕見。
廣東經濟下滑,除了衝擊製造業外,飯店、娛樂產業更失色不少。住房率、餐飲、娛樂,號稱東莞酒店業的三頭馬車,如今業績早已一蹶不振。即便大陸年度重要的產業交易盛事「廣交會」開幕在即,酒店的住房率仍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