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全球石化三哥 有狀況

全球第三大石化大廠Lyondell Basell美國子公司6日聲請破產,這是全球金融海嘯後,首家宣布破產的石化大廠。Lyondell Basell美國子公司的破產,牽動全球乙烯、丙烯、聚乙烯及聚丙烯原料供應,若集團受波及的程度擴大,將扭轉塑化業本供過於求的窘境,為塑化業景氣反轉帶來曙光。

LyondellBasell是全球最大的烯烴巨擘,在全球有11座輕裂解廠,乙烯年產能高達676萬公噸,比台塑六輕、台塑美國廠及中油的乙烯總產能還大,乙烯產量占全球總產量5.6%;丙烯年產量達395萬公噸,占全球總產能5%。LyondellBasell也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廠。

LyondellBasell是全球最大的PP及PE大廠,乙烯及丙烯又占全球產能5%產能。塑化業者一度擔心中東及大陸新的乙烯產能開出,會造成市場供過於求,但LyondellBasell美國子公司宣布破產,可能會扭轉局面。

這項消息引起法人密切注意。法人評估,Lyondell Basell在全國石化業具有重要地位,若美國子公司聲請破產,將嚴重改變全球石化產業供需結構。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09/01/08 經濟日報】

可可豆價格 飆23年新高


可可豆價格衝上23年新高,主因是最大生產國象牙海岸供應減少,投機買盤搶進。一年來,可可豆狂飆76%,和整體商品價格走弱成為強烈對比。

英鎊下跌有助於抬高在倫敦以英鎊交易的可可豆期貨價格,但分析師說,主因是供應減少。

國際可可組織(ICO)在最新的月報中說,11月底象牙海岸到港的可可豆數量是多年來最低的一次,象牙海岸的供應量占世界供應量將近40%。

該組織說:「估計本季年頭兩個月運到當地港口的可可豆只有25.1萬噸,比過去四季年平均到貨量低約40%。」

富通銀行2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到12月14日止,象牙海岸產量為40.23萬噸,比去年同期劇減38%,整個11月的出口為7.93萬噸,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1.32萬噸。

交易員說,供應減少問題延續到傳統收穫高峰的12月,原因包括天氣寒冷、先前豪雨、所謂的黑筴病、肥料漲價造成減少施肥、以及農民與海關關員突然罷工。

因此,富通銀行警告,市場會面臨連續三個季年供應不足,進一步消耗已經降到20年來最低水準的全球庫存;現在庫存占全球消費量的39%,低於2005-2006年的54%。

可可豆5月期貨23日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升抵每噸1,820英鎊,是1985年10月以來最高價。紐約可可豆期貨今年來也上漲了30%。

但富通銀行說,市場已經買超,警告交易者已經「充分考慮生產方面可能出問題的每一環節,確實都會出問題」,卻不注意經濟危機會造成需求減少。

【2008/12/25 經濟日報】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東京風向球─派遣制度苦果來了

  • 2008-12-27 中國時報 【黃菁菁】

     被日本大企業裁員的員工站在冷颼颼的街頭發傳單,是近來日本新聞節目中常可看到的畫面,不管是年輕力壯或是頭髮灰白人人面色凝重,不禁讓人感嘆,講究年功序列、終身雇用制的日本為何走到這步田地。

     過去日本企業員工頗讓人羨慕,每年夏季、冬季的獎金不會少,退職金、退休金、健康檢查、員工旅遊等福利也不差,只要不出狀況即使排隊等都會等到加薪、升等的機會,只要選對企業工作就等於保障了一生。

     受到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歐美式成果主義人事制度、企業日漸重視股東獲利等影響,日本企業開始以裁員作為度過經營難關的手段。過去日本企業一直到無能為力時才會宣告裁員,後來發現裁員可以迅速平衡損益,且裁減派遣員工較裁正式職員容易,在嘗到甜頭後裁員更不手軟,隨時要派遣員工走路。

     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許多日本企業明明還有盈餘和獲利,卻先以裁員的手段來保全企業本身,因而引發不少爭議,與員工共存亡的日本企業倫理似乎已經蕩然無存。

     當企業主毫無顧慮地,把員工當成像物料成本般地裁減時,誰也不敢保證這波裁員風何時才能停歇,連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面呼籲企業抑止裁員風,企業都不買帳。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的調查指出,今年十月到明年三月失業的非正式職員約有八萬五千人,其中派遣員工占了七成,達五萬七千三百人。

     每個被裁的員工背後都有需扶養的家庭,派遣業不景氣之下,想再就業也難上加難,許多人失業而不敢面對現實,寧可在街頭漫無目的地晃著,回過神來就成了有家歸不得的街友,難怪日本各地街頭有越來越多的流浪漢。

     日本會走上這一步,除企業轉變經營理念應該接受檢討之外,政治家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日本於一九八六年通過勞動派遣法,企業可透過派遣業者介紹短期契約,以時薪或月薪計酬,無需負責太多福利的派遣員工,現代年輕人喜歡追求自由,不願被單一企業綁死,也加速了派遣業的發展。

     剛開始派遣僅限於翻譯、秘書等專業業種,後來應企業界的需求漸擴大到各行各業,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倡開放勞動規制,○四年起也允許製造業採用派遣勞工,於是有大批派遣員工開始活躍在生產線上。

     對企業而言,派遣的工作量不亞於正式職員,不用負擔勞保費,還可節省人事成本,何樂而不為。對派遣員工而言,雇用條件由企業和派遣業者決定,薪資所得要讓派遣業者抽成,難晉升為正式職員,沒有退休、失業的保障,失業的一個月內即需搬離公司宿舍等,是何等的無奈。

     受到不景氣的衝擊,這些就業市場上的弱者,馬上成為企業生存競爭下的砲灰,更暴露出派遣業不合理的工作條件和企業冷酷無情的面貌。

     根據厚生勞動省○六年的統計,日本的派遣員工超過廿四萬人,數以萬計的失業人口流出,勢必對消費景氣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形成經濟上的惡性循環,最後受苦的恐怕不只是失業者,而這個政治災難將如何終結,至今仍然無解。更讓一般人感到恐懼的是,繼派遣員工大批犧牲之後,接下來恐怕連正式職員也無法倖免。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港資大撤退 樟木頭冷翻天 珠三角的進與退系列1

  • 2009-01-20 工商時報 【康彰榮╱專題報導】

●大批港人前往樟木頭置產,當地經常可見港式的住宅大樓。圖╱康彰榮

     編按:源自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海嘯,正襲向中國大陸的實體經濟,受創最重的不外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珠三角諸多中外企業。在一波波企業經營危機和倒閉浪潮下,記者深入深圳、東莞和廣州三地,實地了解當地經濟現況,並探討當前珠三角台、港商人所遭遇的難題和因應對策。

     東莞樟木頭鎮,人稱「小香港」,今年入冬後的景氣和天氣一樣冷。在樟木頭建廠、擁有逾6,500名員工的港資合俊玩具廠,2008年10月中旬突然無預警倒閉,使這個一度繁華的小鎮,頓時出現了數千名無助的失業遊民。非假日的白天,經常可見穿著深色工作服的民工在鬧區街頭閒逛。

     海嘯衝擊小香港

     儘管合俊關廠已兩個月,當記者12月中旬行經樟木頭的主要幹道莞樟公路時,還不時可看見手拎偌大帆布袋的民工佇立在大馬路兩旁,準備攔便車返鄉提早過年。

     這波返鄉潮中,很多正是剛領到政府代墊薪資的合俊員工,儘管拿到了應得的血汗錢,但接下來面臨的失業困境,讓他們茫然,過年後,要往那裡去?

     逾2/3港商關廠、倒閉

     合俊玩具廠的倒閉,喚醒人們對此地商人處境的重視。樟木頭台商分會會長黃正明估計,當地最高峰時有多達6百多家港資企業,現在只剩不到2百家;台商在2005年還有103家,去年「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緊縮政策後剩86家,最近的金融風暴一掃,現在大概僅剩60家。

     位在廣深鐵路中點的樟木頭,由於鄰近香港的地理優勢和交通便利,1980年代起逐漸成為香港人到大陸定居、投資的熱門地點,樟木頭也很快崛起成為東莞的商業重鎮。樟木頭的30萬人口中,當地人僅約2.3萬,另有多達15萬港人在此購屋居住,加上13萬的大陸外來人口。 曾經風光一時的樟木頭,為何如今繁華落盡,成為經濟重災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樟木頭因港人而繁榮,也因多數港商關廠,大批港人撤退,經濟每況愈下。

     政策未連貫,發展受限

     除了全球景氣衰退,當地政策無法連貫,是導致樟木頭陷入困境的原因。已經歷樟木頭三屆領導班子的黃正明說,第一任領導希望發展房地產,吸引港人前來投資置產,因此批了大量土地住宅社區;第二任領導又調整政策,主張當地應發展為商業區,於是引進許多餐飲、服務業,使當商店林立。

     直到現任的領導上任後,認為樟木頭有必要大力發展製造業,才發現腹地狹小的樟木頭,已沒有足夠土地增闢為開發區。

     歷史的因素造成樟木頭的服務業和工業「頭重腳輕」,於是,在當地發現一些不協調的景象:港式的公寓大樓林立、出租車多到超乎想像、短短的新興街竟有十來家房屋仲介,鬧區充斥各式餐飲娛樂行業。

     支撐這個小鎮經濟發展的主力,是來自香港的客商,以及週遭城鎮前來逛街購物的工人。一遇景氣衰退,這些人逐漸從樟木頭的街頭消失,此地經濟命脈也無以為繼。現在,當地房屋仲介商在櫥窗貼滿出售、招租的廣告,但也有行無市了。

     在此地經營印刷機生意的港商游先生說,「樟木頭的香港人走得差不多了,現在還叫小香港不相稱。」他對當地經濟前景非常悲觀,以前幾乎每週總可接到一張以上訂單,但海嘯之後,「已兩個月沒單可接。」

     游先生怎麼看都覺得兩、三年內經濟好不起來。雖然他已在深圳成家,且客戶都在東莞、深圳一帶,但也開始思考搬回香港。

     港商打帶跑,無心扎根

     緊鄰合俊玩具廠的台資企業南山園藝工具公司董事長涂茂森說,「港商就是抱持著打帶跑的心態,不打算在此落地生根。」他們工廠多用租的,缺錢時能向銀行融資就融資,「一遇到經濟不景氣資金軋不過來,當然就跑了。」

     樟木頭港商的處境,其實就是許多珠三角港商的縮影。

     比台商更早進入東莞的港資製造業,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成長的腳步卻跟不上晚來的台商,只見台商不斷茁壯,多數港商卻仍舊原地踏步,以致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差異就在於對企業投入的熱情。如今提到東莞,大家最先聯想到,竟是來自一海之隔的台商。

     在東莞製造業的鼎盛時期,樟木頭從中獲得了優厚的商業利益;但金融海嘯來襲,它也處在風暴的最前端,市況的蕭條正預告著景氣低迷的降臨,而合俊玩具廠的倒閉,更將珠三角港商的問題毫不遮掩地暴露出來。樟木頭,稱得上是東莞甚至珠三角的經濟溫度計。

搶救珠三角 加強台港澳合作

這兩年珠三角優勢漸流失,金融海嘯更讓此地區外資大量撤走;為提振珠三角經濟發展,中共國家發改委昨天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珠三角與台灣、香港、澳門進一步加強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合作,到2020年,把珠三角建成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新華社報導,「綱要」指出,要依託珠三角現有台資企業,進一步擴大對台經貿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加強與台灣在經貿、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現代農業、旅遊、科技創新、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領域合作;加強海峽西岸農業合作,推進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和佛山海峽西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建設。

「綱要」提出,中共政府全力支持在珠三角的港澳加工貿易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支持廣東與港澳在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網路、信息網路、能源基礎網路、城市供水等方面進行對接;加快建設廣深港客運專線,盡快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和與香港西部通道相接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

【2009/01/09 聯合報】

東莞松山湖 轉型設計產業

東莞松山湖近日除積極對外招商,希望引進高科技產業外,也把關愛的眼神,投射到設計產業上。

面對全球金融風暴,東莞已明顯感受到必須轉型的危機意識,而設計產業成為東莞欲蛻變的下一個目標。

早在今年8月,東莞市政府就發布了「關於促進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計畫選擇有一定產業集聚基礎的2至3個創意產業園區,作為示範園區。

莞城聯豐創意產業園率先通過園區發展規劃;虎門也砸下4000萬人民幣,建設服裝產業設計孵化園,專事女裝設計。

上周末,在東莞松山湖所舉辦的「2008世界設計產業創新與投資高峰論壇」上,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于華表示,東莞要從此次金融危機中突圍,實現從「東莞製造」向「東莞創造」,必定需要設計產業,提高創新意識,塑造品牌。

在今年9月廈門所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松山湖成為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積極著手建構「世界創新與投資促進平臺」的首批三個試點之一,並決定把「2008世界設計產業創新與投資高峰論壇」,選定在松山湖舉辦,顯見松山湖在商務部心中的重要地位。

東莞副市長冷曉明也在論壇中表現轉型的強烈期望。他說,「我們希望透過高峰會,促進國內外的設計人才與企業和投資機構對接,加速東莞電子、家具、服裝、毛紡等產業的創新和升級,提高東莞原有工業設計產業的國際品牌知名度」。

在此次高峰論壇中,許多海內外知名的設計和藝術創作機構都共同參與,包括北京798、中國設計協會和丹麥創新中心等,國內外創意設計的重量級機構。

同時,「松山湖國際企業創新園」也在峰會期間開幕揭牌。DUKE-CE松山湖培訓中心、美國麻省技術轉移中心、美國各州駐華協會東莞基地、國際新能源開發與投資研究院等,計畫在該園區落戶。

【2008/12/08 聯合報】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昆山台資企業 半年倒100家

  • 2009-01-09 工商時報 【李道成╱台北報導】

     台商電子業最集中的昆山,最近陷入金融海嘯的漩渦中不能自拔;據了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短短半年不到,倒閉的台資企業已經超過100家;這股台商倒閉風潮,在部分台商積欠貸款與電費後,導致當地銀行、供電局,採取緊縮銀根與預繳電費的嚴厲措施。

     據昆山市台商協會會長蘇來得表示,受全球景氣急凍影響,昆山台商的經營面臨極大挑戰;最近掀起的台資企業倒閉潮,除了引發銀行與供電部門態度更保守外,更令人憂慮的是,金融海嘯可能會衝斷昆山台商努力了十多年才建立的電子產業供應鏈。

     一位昆山台資電子大廠的總經理認為,目前當地的大型台資企業要撐過金融危機應該沒問題,不過眾多的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訂單銳減與售價下殺的重重困境中;如果兩岸政府袖手旁觀,恐怕這個目前全球最完整的電子產業供應鏈,將出現斷層。

     當地台商表示,最近昆山倒閉或瀕臨倒閉的電子業台商公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甚至有部分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在昆山的投資也結束營業,尤其是電腦機殼、沖壓件等製造廠商,面臨的問題相當嚴重。

     據昆山當地多位台商透露,昆山供電局最近發出通知,要求用電的企業,都必須按照前一個月的電費額度,在月初預繳一半,月中再結清另一半電費。

     昆山印刷電路板大廠滬士電子副總經理李明貴就表示,他們已經接到了預繳電費的通知,未來用電量至少有一半要先繳納,確實對用電大戶的資金積壓,有一定影響。

     這項通知已造成當地台資企業極大的困擾,因為在多數公司已經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供電局要求預繳電費,讓部分台商資金儲備更顯捉襟見肘。

     據昆山的供電部門向台商表示,從去年底開始,當地倒閉的台商積欠電費已高達數千萬元人民幣(下同),即使在金融危機仍未解除之際,預繳的措施仍將實施,以避免供電部門的損失持續擴大。

     已有許多昆山台協會員向蘇來得反應,希望他向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反映預繳電費的困難與帶來的衝擊;他表示,他將利用10日上午在南京的座談會,當面向海基會關懷大陸台商訪問團反映這些問題。

     至於銀行緊縮銀根,蘇來得透露,希望能藉由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平台,得到大陸銀行業的支持,大家共體時艱;未來如果一旦景氣復甦,台資企業也會反過頭來,以具體業務支持大陸銀行業。

新聞分析 台商電子產業鏈恐斷裂...

  • 2009-01-09 工商時報 【李道成】

     不論企業體質或產品水準,昆山的台資企業在全大陸都是首屈一指;不過歷經十多年的投資建設,這裡配套齊全的電子硬體產業供應鏈,已面臨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

     就以昆山近年最引以自豪的筆記型電腦(NB)來說,98%的零組件都可以在當地採購,甚至還因而催生了LCD面板廠─龍騰在昆山設立;不過這看似完美的一切,在訂單需求下降情況下,原本堅固的產業鏈,卻像是風中殘燭,隨時都有可能會熄滅。

     昆山的電子產業鏈,就像早期台灣的產業配套一般,大企業、小企業兼具,大到面板,小至螺絲釘,一應俱全;發展了十多年的昆山電子業,近幾年開始發光發熱,就是因為產業鏈已經齊全,才有如此成績。

     但是在金融海嘯波及之下,昆山的台商也難倖免,尤其是作為電子中下游零件的生產廠商,在前有系統業者大砍訂單價,後有大陸製造成本不斷上升的威脅,完整的電子產業鏈,極有可能從最脆弱的一環崩解。

     這股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引發的產業鏈斷裂,不僅會影響到個別台商的倒閉與否,昆山擬定的電子業垂直整合,都將成為幻影;甚至會影響到歷代市長與市委書記高喊的「產業升級」進度。

     過去幾年,昆山曾透過行政手段與產業優惠措施,希望能讓一些落後的台資傳產業轉移,不諱言也造成了其他台商的經營成本上升;未來如果不能改善這種高成本的投資環境,極有可能維持原本的產業格局都很困難。

     能否安然度過全球金融危機,昆山的台商電子供應鏈,除了靠企業自救,官方協助減輕成本的積極作為也很重要,否則重蹈產業鏈移轉他處的可能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