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東京風向球─派遣制度苦果來了

  • 2008-12-27 中國時報 【黃菁菁】

     被日本大企業裁員的員工站在冷颼颼的街頭發傳單,是近來日本新聞節目中常可看到的畫面,不管是年輕力壯或是頭髮灰白人人面色凝重,不禁讓人感嘆,講究年功序列、終身雇用制的日本為何走到這步田地。

     過去日本企業員工頗讓人羨慕,每年夏季、冬季的獎金不會少,退職金、退休金、健康檢查、員工旅遊等福利也不差,只要不出狀況即使排隊等都會等到加薪、升等的機會,只要選對企業工作就等於保障了一生。

     受到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歐美式成果主義人事制度、企業日漸重視股東獲利等影響,日本企業開始以裁員作為度過經營難關的手段。過去日本企業一直到無能為力時才會宣告裁員,後來發現裁員可以迅速平衡損益,且裁減派遣員工較裁正式職員容易,在嘗到甜頭後裁員更不手軟,隨時要派遣員工走路。

     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許多日本企業明明還有盈餘和獲利,卻先以裁員的手段來保全企業本身,因而引發不少爭議,與員工共存亡的日本企業倫理似乎已經蕩然無存。

     當企業主毫無顧慮地,把員工當成像物料成本般地裁減時,誰也不敢保證這波裁員風何時才能停歇,連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面呼籲企業抑止裁員風,企業都不買帳。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的調查指出,今年十月到明年三月失業的非正式職員約有八萬五千人,其中派遣員工占了七成,達五萬七千三百人。

     每個被裁的員工背後都有需扶養的家庭,派遣業不景氣之下,想再就業也難上加難,許多人失業而不敢面對現實,寧可在街頭漫無目的地晃著,回過神來就成了有家歸不得的街友,難怪日本各地街頭有越來越多的流浪漢。

     日本會走上這一步,除企業轉變經營理念應該接受檢討之外,政治家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日本於一九八六年通過勞動派遣法,企業可透過派遣業者介紹短期契約,以時薪或月薪計酬,無需負責太多福利的派遣員工,現代年輕人喜歡追求自由,不願被單一企業綁死,也加速了派遣業的發展。

     剛開始派遣僅限於翻譯、秘書等專業業種,後來應企業界的需求漸擴大到各行各業,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倡開放勞動規制,○四年起也允許製造業採用派遣勞工,於是有大批派遣員工開始活躍在生產線上。

     對企業而言,派遣的工作量不亞於正式職員,不用負擔勞保費,還可節省人事成本,何樂而不為。對派遣員工而言,雇用條件由企業和派遣業者決定,薪資所得要讓派遣業者抽成,難晉升為正式職員,沒有退休、失業的保障,失業的一個月內即需搬離公司宿舍等,是何等的無奈。

     受到不景氣的衝擊,這些就業市場上的弱者,馬上成為企業生存競爭下的砲灰,更暴露出派遣業不合理的工作條件和企業冷酷無情的面貌。

     根據厚生勞動省○六年的統計,日本的派遣員工超過廿四萬人,數以萬計的失業人口流出,勢必對消費景氣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形成經濟上的惡性循環,最後受苦的恐怕不只是失業者,而這個政治災難將如何終結,至今仍然無解。更讓一般人感到恐懼的是,繼派遣員工大批犧牲之後,接下來恐怕連正式職員也無法倖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