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4G將亮相 iPhone現棄機潮 美3GS售價已降50%

中時電子報╱張舒婷、黃琮淵╱台北報導 2010-05-30 02:22

中國時報【張舒婷、黃琮淵╱台北報導】

蘋果iPhone4G即將亮相,通訊行業者表示,加計水貨,全台蘋果第三代iPhone已銷售超過三十萬支,保守估計,約有三分之一機主會為了搶鮮,在年底前換機,屆時將有近十萬支iPhone舊機流入二手市場,棄機潮一觸即發。

從事二手機交易逾五年,北市某通訊行老闆小P說,自傳出4G將上市消息後,要賣第三代iPhone(包括3G及3GS)者,只能用「暴增」形容,其中不乏品相良好,幾乎九成九新的超新二手機。

網拍平台上,也有同樣現象。以PChome露天拍賣為例,目前站內iPhone相關商品約五千件,二手機就有六百件,比重超過一成;而且,許多是集中在近兩周才刊登的新物件,還在持續增加中,顯見舊機主之「棄機心切」。

價格部分,iPhone3GS入門款十六GB定價兩萬四千元,但只要拆封,就算玩一下,標榜九成九九新,二手價已殺到一萬五千元,現打六折。二手機商表示,隨拋售數量增加,價格還會下探,品相差者恐怕只剩一萬元殘值。

至於未拆封新機,現雖還挺在兩萬元之譜,但通訊行業者說,隨電信三雄降價消化庫存,跌價情況將更嚴重,打個九折,實際成交價一萬八千元,算是相當合理。一旦4G正式上市,3GS恐怕還有兩、三千元跌價空間。

小P分析,iPhone機主中,除忠實蘋果迷外,很多還是3C重度使用者,兼具愛搶鮮及忠誠度高之特質,換新機的意願,遠超過其他廠牌手機。「不用多,三個人裡面只要一個人換,就有十萬支等著脫手」。

從事公關業的卅一歲莊小姐,使用iPhone3GS已近兩年,始終密切關注4G上市消息,希望在這之前就能把3GS賣出,「我就是要當那個使用最新iPhone的人!」她說,最近身邊使用iPhone3G或3GS友人,幾乎都強烈抱持著「要當創新使用者」心態,並爭相問旁人是否有意收購舊機。她還滿懷期待地說,3GS相機沒閃光功能,希望4G可以加入。

同為3GS用戶的廿九歲侯先生,他正期待著4G上市後伺「機」而動。身為開車族,他認為3GS的GPS功能不夠完善,開錯方向、遠離目的地時,不會發出提示,若4G可以改善這一點,他會更加期待。

美國零售業龍頭Wal-Mart已宣布調降iPhone3GS售價,降幅達五○%。二手機商認為,台灣降價是遲早的事,屆時求售人數會更多,價格還會更差,大批舊機將流入二手及網拍市場,這波iPhone棄機潮,將成另類「台灣奇蹟」。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LCD電視銷售穩健 康寧今年業績看好

受惠於LCD平面電視的銷售在百業蕭條中相對穩健,供應全球LCD玻璃基板逾半需求的康寧公司(Corning),奮力挺住了這波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前景相當看好。

在這波數十年來最嚴酷的經濟衰退中,LCD平面電視的全球銷售幾乎讓所有人跌破眼鏡。

NPD團體的報告指出,美國2月的LCD電視銷售比去年同月成長39%,日本的銷售也成長30%。另外,根據BCN Ranking的統計,歐洲1月的銷售成長49%,中國更是暴增109%。

LCD電視銷售快速擴增,加上用於製造LCD電視與監視器的玻璃基板庫存大幅下滑,都為康寧帶來契機。已有160年歷史的康寧公司,原本估計第一季的業績僅能勉強持平,但現在預期會出現盈餘。康寧原本估計第一季的玻璃出貨量會減少20%到25%,如今大幅修正為持平到小幅萎縮5%。

雖然今年的全球電視銷售預計會萎縮約4%,是1975年以來的首次明顯下滑,但因為LCD電視價格快速下降,加快了消費者更換傳統電視的腳步,康寧預測LCD電視銷售今年應可成長約9%。

伯恩斯坦公司的分析師伊凡森說,康寧的業績前景看好,第二季與第三季的訂單、獲利都可望快速增加。上周他把康寧今年的預估獲利從每股65美分上修到94美分,明年的預估獲利則維持為每股1.11美元。

業績前景看好,也讓康寧的股價扶搖直上。康寧股價3日以15.96美元收盤,今年來已激漲60%,比起去年11月谷底的7.36美元,更已翻漲超過100%。

【2009/04/06 經濟日報】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猶抱琵琶半遮面

經過鍥而不捨的鼓吹,劉內閣終於決定將擬議中的經貿特區進一步提升為「第三代加工出口特區」,做為推動兩岸全面經貿合作的試金石。這一個突破性的政策的確對目前舉步維艱的ECFA有莫大的助益;但僅止於此,還是不能盡享經貿特區的全部利益,期待劉內閣更勇往直前,一舉克竟全功。

十餘年來,台灣經濟一直向偏鋒發展;內銷產業原地踏步,外銷產業則獨沽一味,集中於對岸加工出口業所需要的原材料零組件。深入探究,就會發現這正是李前總統與陳前總統以意識型態鎖國的愚行所致。因為一味鎖國,台灣在國際經濟的大海中頓成死水,自我封閉於一隅;不僅無法吸引面向全世界的外國企業前來投資發展,連原先指望藉台灣做為進軍對岸的灘頭堡的國外廠商,也在不斷據理力爭而徒勞無功後,毅然棄台灣而去。

這樣一攤死水,不但國內產業生機閉塞,出口部門更是停滯不進,唯賴大陸加工出口業源源不絕的原材料訂單,被動地投資擴廠,讓台灣的命運繫於一線。半世紀來靠著大膽向全球進軍、跌跌撞撞地開創出一個又一個生機勃勃的市場的台灣,落進一個主政者一手打造的泥淖裡,愈陷愈深,完全不見當年的朝氣與活力。

兩岸三通,只打開了政府硬加其上的大鎖,大門並未開啟,還有重重障礙等待打破。今天的世界早非20年前可比,經濟整合、自由貿易區的風潮大興,三通直航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步。台灣早在半世紀前即領先各落後國家走向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今天若不能在自由開放上領先,那就是台灣的嚴重墮落、退步。

數十年來,我們的政府與人民早已習於保護主義乃至更進一步的鎖國自保,就像那隻驕傲的兔子,打個小盹,奮力向前的烏龜早已紛紛跑在前頭。如今藉政權輪替之便,我們終於睜開了睡眼,面對早已遙遙在前的周邊國家,仍然不知振作,還圖苟延殘喘,再做甜美的春秋大夢。

但形勢不饒人,當中國大陸以極大魄力加入WTO之後,一舉消除了兩岸在貿易開放上的巨大落差,有些地方甚至讓我們瞠乎其後;台灣棄之不顧的,無緣爭得的,都以十倍、百倍的規模落腳對岸。不僅對岸如此,東南亞過去遠遠被我們甩在後面的眾多國家,也在這20年來自立自強還拉幫結派,相互給予種種租稅優惠,快步向自由貿易區邁進。

大夢初醒的台灣只有以更大的決心、更快的腳步力爭上游,才能不被群儕拋棄,踽踽獨行。台灣唯一的方向,就是更快、更猛的自由開放;唯有將台灣再度置於自由開放的前鋒,一向依恃大海生存發展的台灣,才能獲得應有的機會。

因此,ECFA不論代表何種意義、字母以何種次序排列組合,都無關宏旨;兩岸的開放只是台灣向全球開放,與世界各國結盟的一個環節而已。而且,唯有將它視為向全球開放的一個環節,台灣人民才能消除親中、倚中的疑慮,安心接受。

如果我們必須向全球開放,就要先從幾個試點開始進行自由開放的實驗。所需實驗的,絕不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空殼子而已;裡面必須有便利迅捷的服務,完善精緻的公共設施,優美怡人的景觀環境,各具特色的林立建物,以及充沛低廉的勞力與人才供應,最少的管制與最低的稅費,足以與最先進的自由開放經濟互爭短長。它可以是新一代加工出口區,也可以是兩岸經貿合作的試點,但它必須是台灣的新標竿,讓每個台灣人都夢寐以求。劉內閣敢做這樣的夢嗎?

●延伸閱讀: 經貿特區 營所稅擬降至15%

【2009/03/17 經濟日報】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蘋果訂單 廣達、鴻海分食

  • 2009-01-13 工商時報 【張瑞益╱台北報導】

     蘋果電腦主推的新款iMac採一體成型(All-in-One)設計,業者傳出仍由廣達代工組裝,目前舊款20吋iMac在蘋果網站上的價格,是由1,199美元(近新台幣4萬元)起跳;而鴻海將搶下iBook的訂單,二家大廠分食蘋果訂單

     蘋果電腦近年來出貨成長快速,多款產品全球形成熱潮之後,蘋果電腦的訂單花落誰家,在2009年全球景氣寒冬中也格外令市場矚目,先前市場傳出廣達電腦(2382)及鴻海(2317)均獲蘋果新款iMac訂單,惟近日市場指出09年廣達仍將是iMac惟一代工廠,廣達在今年不景氣中將因而受惠,惟對此廣達仍不願正面證實。

     蘋果電腦計畫最快在今年第一季初,最慢也可望在第二季以前推出新款的All-in-One桌上型電腦iMac,國內代工廠估計,蘋果iMac單月出貨量約在60至80萬台水準,對今年將面臨近幾年首度出貨下滑壓力的NB代工廠而言,該筆訂單能否到手,對今年出貨情況頗具影響性。

     由於先前廣達也傳接獲日系廠的新力及NEC的All-in-One的桌上型電腦,因此,今年同樣將推出All-in-One機種的蘋果,代工單仍交給廣達的機會原本就相當高,據市場法人指出,今年度廣達確定是蘋果桌上型電腦獨家代工廠,新款iMac將由廣達代工,惟廣達不願證實,僅表示不對單一客戶表示意見。

     蘋果電腦是全球首家推出All-in-One桌上型電腦的品牌廠,近年來包括新力、華碩電腦也陸續跟進,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戴爾、惠普、聯想、宏�等一線電腦品牌今年也都將搶進一體成型PC,特別是明年下半年出貨量將更顯著。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全球石化三哥 有狀況

全球第三大石化大廠Lyondell Basell美國子公司6日聲請破產,這是全球金融海嘯後,首家宣布破產的石化大廠。Lyondell Basell美國子公司的破產,牽動全球乙烯、丙烯、聚乙烯及聚丙烯原料供應,若集團受波及的程度擴大,將扭轉塑化業本供過於求的窘境,為塑化業景氣反轉帶來曙光。

LyondellBasell是全球最大的烯烴巨擘,在全球有11座輕裂解廠,乙烯年產能高達676萬公噸,比台塑六輕、台塑美國廠及中油的乙烯總產能還大,乙烯產量占全球總產量5.6%;丙烯年產量達395萬公噸,占全球總產能5%。LyondellBasell也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廠。

LyondellBasell是全球最大的PP及PE大廠,乙烯及丙烯又占全球產能5%產能。塑化業者一度擔心中東及大陸新的乙烯產能開出,會造成市場供過於求,但LyondellBasell美國子公司宣布破產,可能會扭轉局面。

這項消息引起法人密切注意。法人評估,Lyondell Basell在全國石化業具有重要地位,若美國子公司聲請破產,將嚴重改變全球石化產業供需結構。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09/01/08 經濟日報】

可可豆價格 飆23年新高


可可豆價格衝上23年新高,主因是最大生產國象牙海岸供應減少,投機買盤搶進。一年來,可可豆狂飆76%,和整體商品價格走弱成為強烈對比。

英鎊下跌有助於抬高在倫敦以英鎊交易的可可豆期貨價格,但分析師說,主因是供應減少。

國際可可組織(ICO)在最新的月報中說,11月底象牙海岸到港的可可豆數量是多年來最低的一次,象牙海岸的供應量占世界供應量將近40%。

該組織說:「估計本季年頭兩個月運到當地港口的可可豆只有25.1萬噸,比過去四季年平均到貨量低約40%。」

富通銀行23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到12月14日止,象牙海岸產量為40.23萬噸,比去年同期劇減38%,整個11月的出口為7.93萬噸,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1.32萬噸。

交易員說,供應減少問題延續到傳統收穫高峰的12月,原因包括天氣寒冷、先前豪雨、所謂的黑筴病、肥料漲價造成減少施肥、以及農民與海關關員突然罷工。

因此,富通銀行警告,市場會面臨連續三個季年供應不足,進一步消耗已經降到20年來最低水準的全球庫存;現在庫存占全球消費量的39%,低於2005-2006年的54%。

可可豆5月期貨23日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升抵每噸1,820英鎊,是1985年10月以來最高價。紐約可可豆期貨今年來也上漲了30%。

但富通銀行說,市場已經買超,警告交易者已經「充分考慮生產方面可能出問題的每一環節,確實都會出問題」,卻不注意經濟危機會造成需求減少。

【2008/12/25 經濟日報】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東京風向球─派遣制度苦果來了

  • 2008-12-27 中國時報 【黃菁菁】

     被日本大企業裁員的員工站在冷颼颼的街頭發傳單,是近來日本新聞節目中常可看到的畫面,不管是年輕力壯或是頭髮灰白人人面色凝重,不禁讓人感嘆,講究年功序列、終身雇用制的日本為何走到這步田地。

     過去日本企業員工頗讓人羨慕,每年夏季、冬季的獎金不會少,退職金、退休金、健康檢查、員工旅遊等福利也不差,只要不出狀況即使排隊等都會等到加薪、升等的機會,只要選對企業工作就等於保障了一生。

     受到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歐美式成果主義人事制度、企業日漸重視股東獲利等影響,日本企業開始以裁員作為度過經營難關的手段。過去日本企業一直到無能為力時才會宣告裁員,後來發現裁員可以迅速平衡損益,且裁減派遣員工較裁正式職員容易,在嘗到甜頭後裁員更不手軟,隨時要派遣員工走路。

     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許多日本企業明明還有盈餘和獲利,卻先以裁員的手段來保全企業本身,因而引發不少爭議,與員工共存亡的日本企業倫理似乎已經蕩然無存。

     當企業主毫無顧慮地,把員工當成像物料成本般地裁減時,誰也不敢保證這波裁員風何時才能停歇,連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面呼籲企業抑止裁員風,企業都不買帳。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的調查指出,今年十月到明年三月失業的非正式職員約有八萬五千人,其中派遣員工占了七成,達五萬七千三百人。

     每個被裁的員工背後都有需扶養的家庭,派遣業不景氣之下,想再就業也難上加難,許多人失業而不敢面對現實,寧可在街頭漫無目的地晃著,回過神來就成了有家歸不得的街友,難怪日本各地街頭有越來越多的流浪漢。

     日本會走上這一步,除企業轉變經營理念應該接受檢討之外,政治家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日本於一九八六年通過勞動派遣法,企業可透過派遣業者介紹短期契約,以時薪或月薪計酬,無需負責太多福利的派遣員工,現代年輕人喜歡追求自由,不願被單一企業綁死,也加速了派遣業的發展。

     剛開始派遣僅限於翻譯、秘書等專業業種,後來應企業界的需求漸擴大到各行各業,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倡開放勞動規制,○四年起也允許製造業採用派遣勞工,於是有大批派遣員工開始活躍在生產線上。

     對企業而言,派遣的工作量不亞於正式職員,不用負擔勞保費,還可節省人事成本,何樂而不為。對派遣員工而言,雇用條件由企業和派遣業者決定,薪資所得要讓派遣業者抽成,難晉升為正式職員,沒有退休、失業的保障,失業的一個月內即需搬離公司宿舍等,是何等的無奈。

     受到不景氣的衝擊,這些就業市場上的弱者,馬上成為企業生存競爭下的砲灰,更暴露出派遣業不合理的工作條件和企業冷酷無情的面貌。

     根據厚生勞動省○六年的統計,日本的派遣員工超過廿四萬人,數以萬計的失業人口流出,勢必對消費景氣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形成經濟上的惡性循環,最後受苦的恐怕不只是失業者,而這個政治災難將如何終結,至今仍然無解。更讓一般人感到恐懼的是,繼派遣員工大批犧牲之後,接下來恐怕連正式職員也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