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在珠海的海濱大道,空氣中聞到的是「優閒」,隨風搖曳的椰子樹,三三兩兩的行人,編織出珠海不同於其他經濟特區拚經濟的景致。 珠海特有的城市風貌,不是一天形成,創建經濟特區之初,官方政策明確拒絕汙染企業、訂定法規,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保護環境、重視生態的舉措,讓珠海在1998年贏得聯合國「最佳居住環境範例獎」,至今仍流傳「珠海的空氣可以裝進罐頭,出口到國外」。 珠海發展之初即力行環保,以1984年為例,當時的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關閉二百多個採石場,市區堅決禁止電鍍、磨光、印染、小化工、小煉油、小玻璃等汙染企業,在招商引資上嚴格把關環保,汙染企業一律拒於門外。1988年,珠海市委制定城市開發「八不准」,規定沿河堤沿海遼闊水域、美麗山林,須留給人民共享,不允許建築物遮擋和破壞。 這些保護環境、重視生態的措施,開大陸各省重視環保、生態風氣之先,諷刺的是,造成珠海經濟發展落後其他特區。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日前到珠海經濟特區視察時直言,在幾個經濟特區中,珠海的經濟成長明顯落後,這與以往珠海重視生態政策有關。 今天的珠海,除了重視生態環保,更想要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珠海拚經濟,與廣東各地全力拚經濟有關。一位官員形容,各地都在拚經濟,爭取外資進駐,珠海很難不這樣做;尤其,珠海又是經濟特區,有著先天之便,再加上擁有深水碼頭,經濟發展應該快過其他地區。 【2008/06/29 聯合報】 |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經濟特區30年》看重環保 珠海發展慢半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