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我們需要二次工業革命

我們很多年輕人習慣於家家有汽車、家家有電腦的生活,他們往往不知道我們三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的。民國六十四年,我從美國回來,深深感覺到自己國家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國家,當時我們的工業產品大概只有加工出口區可以生產。

當時我們的國民所得只有九百美元,但是在短短的十年內,我們的國民所得從九百元躍升到八仟一百元美金,大學生從此不再成天想去美國,留學生大批回流,大學充滿了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我們的設備也和其他國家的研究設備差不多。台灣在短短的幾年內,從農業國家轉換成了工業國家。如果沒有這一波工業革命,我們仍然會是一個農業國家,經濟一定不可能起飛的。

這一波工業革命是由孫運璿、李國鼎所主導的,工業技術大為提高,包含了引進半導體技術、自動化技術和電腦化。在當時,設立新竹科學園區,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誰能擔保有人會在台灣設立高科技產業呢?

但是,雖然我們在工業水準上有所進步,我們也必須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沒有能力生產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為什麼我們不能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原因很簡單,我們未能掌握住關鍵性技術。就以汽車工業而言,我們在引擎方面,就沒有能夠掌握。而韓國卻十分地認真往下扎根,他們在引擎和傳動技術上都能自主。上星期,他們宣布要在俄國的聖彼德堡設廠。俄國也坦白承認他們需要韓國汽車工業上的技術。

韓國在通訊工業上也肯下苦功夫,他們在CDMA技術上遙遙領先我們。我們也不妨看看中國大陸,上海有一所大學已能設計FM的積體電路。坦白說,這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

因此我建議我們再來一次工業革命,這一次工業革命的目標是要使我國有能力生產極昂貴的工業產品。絕不能再依靠外國的技術,我們必須能掌握住關鍵性技術。

因此雖然在這一次工業革命中要高懸目標,做法卻要往下扎根。政府應鼓勵國人在基礎技術上下苦功。舉例來說,無論電路多複雜,它的基本線路仍不脫放大器、振盪器、濾波器。不要小看這些基本線路的研發,如不能設計出高性能的基本線路,也不可能設計出有高附加價值的電子系統。

第二波工業革命除要往下扎根,也要鼓勵大家勇敢地發展較難的產品,以軟體而言,我們每年訓練出來很多軟體工程師,但好像沒有一個單位敢勇敢地發展一個複雜的軟體,挪威的人口大概只有我們的四分之一,但是他們卻有自己的瀏覽器,印度也發展了很多通訊工業使用的軟體。

這一波工業革命該由誰主導?當然希望政府來主導。官員必須瞭解基礎技術的重要性,基礎技術極不耀眼,但卻攸關整個國家的工業水準。如果我們確切掌握了這些基礎技術,我們國家將再一次脫胎換骨,成為工業強國。

如果不在基礎技術上下功夫,不要說一定落後於歐美日,甚至在亞洲,我們都會是工業弱國。

【2008/06/17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