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三小龍躍升迅速 台灣進步緩慢

作者:張漢宜 2007.03.14╱ 第367期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表的《世界五十國潛在力調查》,台灣雖年年上升,但在八大指標中表現如何?
 
今年初,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發表《世界五十國潛在力調查》,前三名依序是香港、新加坡和美國,台灣則比前一次上升兩名、與南韓並列第十九。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成立於一九六三年,屬於非營利研究機構,由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擔任特別顧問一職。《世界五十國潛在力調查》是這個中心的重要研究,從一九八○開始,至今已累積二十七年的統計,以國際化、企業、教育、金融、政府、科學、基礎建設、IT資訊環境八項指標,評量全球GDP最高的前五十個經濟體,包括歐美國家(例如美國、瑞士、比利時、荷蘭)以及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港、台、星、馬)。

談到國家競爭力,最著名的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是以四大指標(企業效率、政府效能、基礎建設、經濟表現)來評比。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則採取擴大評比項目的方式,例如,就評比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而言,它更加以細分為「企業」、「國際化」、「金融」等項目;在「基礎建設」項目方面,也特別把「IT」分出來,藉此觀察一個國家在造橋鋪路與鋪設寬頻網絡方面的成績,對整體競爭力有何不同的影響。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表示,所謂「潛在競爭力」,不是經濟成長的結果統計,而是目前的條件對未來可以發揮多大的競爭優勢。例如,「教育」與「基礎建設」,就對國家潛在競爭力影響深遠。因為,國民教育程度提高,可以提升國家的勞動力品質,也能吸引國際企業聘用本地高階人才,對國家潛在競爭力大大加分。

整體來看這份評比,可以明顯看出,全球經濟板塊的移動,已從美國手中逐漸由亞洲接棒。自一九八○年到二○○四年,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是國家競爭力的榜首;但從二○○五年開始,卻一舉被香港與新加坡超越,連續兩年淪為第三名。近年美國經濟即使不衰退也會放緩,新崛起的亞洲則活力正旺,已開始接美國的棒子,成為全球經濟新動能。

台灣排名穩健上升,科學、基礎建設表現優
若不是僅僅比較去年與前年的短期差距,而是把這份評比拉長到近三十年的歷史縱深,可以看出,台灣從一九八○年代以來,以穩健的步伐,總排名從第二十四名進步到去年的第十九名,而且從來沒有退步過。其中以科學、基礎建設這兩項表現最優,連續四年都在全球前十名。另外,台灣的國際化與教育,近三年排名也持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政府項目表現最糟,從第三十七掉到第四十三,在五十個國家中居倒數第七。
香港、韓國,後來居上的躍升悍將
以同樣三十年的歷史縱深,來觀察亞洲國家的競爭力變化,有幾個重要的發現。

首先,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雖然持續穩健進步,但若對手衝刺的勁道比你更猛,終究會被迎頭趕上,甚至超越。香港與韓國,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在一九八○年代的亞洲,競爭力前三名原本是新加坡、日本、香港。後來香港急起直追,一九九○年超越日本,二○○五年更趕上新加坡,不僅躍升全球第一,並蟬聯兩年冠軍。香港的持續躍升,舉例而言,在「企業」這個項目,香港在一九八○年的評比落在第二十名,去年已晉升到第二名;「IT環境」方面,香港也從當初的第十六名升到第十名。在諸多項目持續進步之下,終於讓香港的總排名衝到第一。

一九八○年代的韓國,還落在台灣之後,一九九○年卻已緊貼著台灣,二○○四年更正式超越。由此可見,台灣雖然也在進步,但韓國進步的幅度更快,終於被趕過去。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超越對手之後,若因而鬆懈腳步,未能持續成長的力道,勝利的果實也無法久嘗。例如,韓國超越台灣之後,近年來的衝勁卻趨緩,而台灣一直在穩健進步中,因此,韓國去年反而被台灣迎頭趕上,兩國並列第十九名。明年台灣是否將再度超越韓國?值得期待。

然而,別忘了中國大陸這隻醒獅。中國因幅員廣大、人口眾多,在基礎建設與教育等方面,都還有一段長路要走,目前潛在競爭力排名第三十五。然而,中國競爭力也在連年持續成長,來勢洶洶不容小覷。觀察這三十年來的變化,中國在「國際化」這一項,從第四十五名躍升去年的第十三名,「IT」與「基礎建設」也慢慢從四十幾名進步到三十幾名。諷刺的是,中國的「政府」排名第三十八名,甚至贏過台灣(第四十三名)。

對台灣而言,在「優勢」與「不足」之間,如何掌握自己前進的道路,是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畢竟,國際間的激烈競爭從未稍息,「不進則退」這句名言,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