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當成長不再是幸福指標

中國時報 2008.03.27 
吳惠林

     就在台灣總統大選順利結束,標示台灣的民主更為成熟之際,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夾在中印兩大強鄰之間,有「香格里拉」之稱的不丹,也在三月二十四日舉行歷史性全國大選,並順利的完成民主選舉,結束世襲君主制。

     不丹在近幾年聲名鵲起,由「世界上最快樂的窮國」之稱號可知端倪。不丹面積與瑞士差不多,一九六○年之前,境內沒有公路、電話及電力,直到近年才同意外國人入境,電視也是在一九九九年才進入不丹。目前不丹每年仍僅同意約六千名觀光客進入其國內,而且這些觀光客只能參加受政府嚴密監督的觀光行程,以保護不丹的自然環境及古老文化。這個快樂國度,全國禁菸。

     不丹在前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四世一九七二年繼位之後的改造下,已經由一個生活貧困、文盲率居高不下的三流國家變成富足、民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受人尊敬的國家。旺楚克四世是全球第一個穩步使用「國民幸福毛額」(GNH)來治理社會的國家元首。他的執政理念是「如何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不要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和國民的幸福」。

     在「國民幸福」理念下,不丹推行「全民幸福計畫」,向全民提供免費醫療,採取限制入境觀光人數政策以保護自然環境,以立法的方式強制規定國土森林覆蓋率。不丹的GDP穩步增長,每人平均GDP也已高於南亞國家,人民普遍感受到生活幸福。

     另一個全球幸福名列前茅的小國,是名不見經傳的島國瓦努阿圖,它在英國「新經濟基金」偕同「地球之友」組織於二○○六年七月發表的《幸福星球指數》報告中居首,而西方八個強國則無一進入前五十名。

     瓦努阿圖位於夏威夷和澳大利亞之間,是由八十四個大大小小島嶼拼湊出來的南太平洋島國。是一個可以近距離觀看猶如「上帝的焰火」一樣垂直噴射的活火山口的快樂之園;是一個珍愛樸素之物,如豬牙、棕櫚葉,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國度;是一個擁有二十萬人口、一萬多平方公里、一百多種以上不同語言和方言的文化古國。

     若只從經濟指數看,瓦努阿圖是屬於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每人平均GDP一四四○美元,每人平均壽命六十九歲,重要產業就是些椰汁、肉乾等簡單初級產品工業旅遊業。自一九八○年擺脫英、法統治走向獨立以來,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民主議會制度。二○○四年,瓦努阿圖被選為太平洋地區唯一受美國「千年挑戰公司」巨額資助的國家,理由是它「治國公正、為民投入、鼓勵自由經濟」。

     這份《幸福星球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資源利用有效性」,衡量花費最少的資源卻讓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旨在警示那些貪婪地掠奪自然資源和肆意破壞生態環境,而一味追逐GDP高成長的一些國家,也是糾正當前人們高消費必然帶來高品質幸福生活的既有觀念。瓦努阿圖以六八.二的指數榮登「全球幸福國家」的榜首,凸顯出「無需過度使用地球資源,就獲得長久並幸福的人生是可能的事情」。

     據知法國總統已徵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手研擬一套反映「福祉」的生活品質指數,OECD數年前也開始主導「衡量社會進步」全球計畫,都是走向「幸福指數」。而標榜「愛台十二項建設」的台灣新政府,似乎還停留在追求GDP的舊思維�,是否轉念應趕上世界潮流,加入邁向「幸福指數」新指標的行列?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沒有留言: